1月18日上午,细心的市民走进蚌埠市博物馆发现,巨大中庭内,多了一具象类骨架。而且这具骨架较之旁边两具,“身材”要魁梧得多,十分引人注目。
记者在一楼中庭看到,这具新增设的象类骨架,看上去要比其他两具骨架要大得多,尽管明知它只是复原品,但仍能感到一股蛮荒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此外,通过在展台上真实还原两具活灵活现的淮河古象模型,让参观者既能感受远古的气息,又不乏现实感。
“新增的骨架是按照原比例复原,也是与真实古象最接近的。目前,蚌埠市博物馆一楼中庭的三具象类骨架的原型为生活在黄海平原的古老象类——淮河古象,距今10万年,学名古菱齿象。这三具古菱齿象骨架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依据怀远茨淮新河出土的淮河古象化石复原创作而成,再现了淮河流域远古动物的生存与演化进程。”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王鑫介绍,象自古以来被喻为祥瑞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太平的象征。在春节来临之际,三具大型古菱齿象骨架和两具古象,更是有“吉祥有象”的美好寓意。
馆方提醒,博物馆开馆以来,有少数参观者对展品进行触摸、攀爬,影响了正常的参观秩序。特别是骨架以及这两只模型象,其材质特殊,希望广大参观者在围栏外参观,切勿进入攀爬。 蚌埠新闻网讯